第二学期第十六周日思录
本文主要探讨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整合视角?大家都知道,视角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意味着创新,意味着生产力。我认为,提高可以从形式开始,形式往往意味着改变,而在改变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思考会促进视角的整合,而整合后的视角,则会带来某种我们确信的意义。形式就像电火花,视角的整合意味着打火,而意义则驱动着内燃机。
我的博客覆盖了前端、后端、客户端以及系统编程等领域,以构建高效、弹性、可维护的应用程序为目标。请随意翻阅查看。这里记录了我对一些新技术、新工具以及在项目中的开发实践,往前翻翻还有很多不着调的诗歌。
本文主要探讨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整合视角?大家都知道,视角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意味着创新,意味着生产力。我认为,提高可以从形式开始,形式往往意味着改变,而在改变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思考会促进视角的整合,而整合后的视角,则会带来某种我们确信的意义。形式就像电火花,视角的整合意味着打火,而意义则驱动着内燃机。
Seaborn是基于Python的一个统计绘图工具包。Seaborn提供了一组高层次封装的matplotlib API接口。使用Seaborn而不是matplotlib,绘图只需要少数几行代码,并且可以更加容易控制Style、Palette。本文基本是按照官方Guide顺序写就的。
这是我阅读《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一书的笔记、实验和总结。本篇文章主要讲解pandas包中数据分组和聚合技术,主要涉及groupby、aggregate、apply、transform、(q)cut、透视表。数据分组和聚合是对DataFrame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关键步骤,尤其是apply(),其提供了一个编写函数进行运算的强大接口,正因如此,pandas的agg技术比MongoDB等数据库的agg技术更加先进、灵活、高效。
这是我学习Python装饰器和元类的读书笔记。代码在iPython Notebook中运行,这篇文章由Notebook直接导出为md文档,我添加了一些标题和注释文字。以备日后用到装饰器和元类的时候提供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常用方法、操作陷阱。
这是我阅读《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一书的笔记、实验和总结。本篇文章主要讲解pandas包中两大数据结构的图像绘制方法,以及matplotlib API的大致继承关系、使用流程。关于绘图,本文远远未完全覆盖,具体使用请参考matplotlib API手册。
这是我阅读《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一书的笔记、实验和总结。本篇文章主要讲解pandas包Series和DataFrame这两大数据结构的以下内容:单个数据集的值检测与处理,多个数据集的合并、重塑、以及包括映射、替换、离散、排列、取样、哑变量等数据转换方法,最后介绍了包括正则在内的对于字符串的处理方法。
这是我阅读《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一书的笔记、实验和总结。本篇文章主要讲解pandas包 Series 和 DataFrame 这两大类型的选取、索引、排序、运算、映射和统计基础,以及值处理。
这是我阅读《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一书的笔记、实验和总结。总的来说,这本书主要介绍了Python的ndarray这一矢量化数据结构,基于numpy的pandas这一自动化表格处理(数据聚合、过滤、分析)工具,高质量2D出版物matplotlab这一图像生成工具。
在本月的前些时候,我学习了JavaScript这门语言。在前两篇文章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JavaScript的语法和客户端API,本文则重点介绍JavaScript极富创意的对象表面量表示法和基于原型的编程范式。这是我在寒假学习JavaScript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近期最后一篇关于此的文章。学习JavaScript纯属一时冲动,不过却收获满满,10天前的我一头扎进书里,而当10天后的我从书中抬起头来,这世界恍如隔世,光怪陆离,如梦似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