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结语: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此文是作者在2012-2017散、杂文集——《我的大学》中,用作结语的一篇文章。此文反映了作者对于华中农业大学校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也是《我的大学》这本书的写作缘由。

从中学到大学, 如果说真的有哪些校训让我耳目一新,那倒是挺多, 和我有紧密关系的南阳一中, 他们引用了孔子的话—— 博文约礼, 成德达才; 本来打算就读的河南大学的校训则引用了朱子的话,明德新民,止于行善。这些校训,听起来,都要比“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有深度、有内涵的多。但是,如果说, 使用八个字来概括我在华中农大这四年, 我觉得使用她的校训再合适不过了, 这不仅是因为我在这里生活的四年,而且是因为,我在这里所经历的巨大改变。

华中农大是一个非常质朴的地方, 她的校训反映了这种质朴, 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亲历亲为。大一那年学校开过一门叫做《农学专业导论》的课程, 这门课请到了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校长、院长等一大批农业相关领域顶尖科学家给我们讲授课程, 这门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有什么东西需要做, 那么就立马着手去做, 仅仅是智力和梦想可造就不了一代大师。

在这里的四年,如果说我真的学到了什么的话,这八个字会成为最好的回答。勤读力耕肩重任, 立己达人图自强, 前半句说的是博文力行, 广读书, 多实践, 提倡学生做一个有梦想的实干家, 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 生命的意义得以彰显。后半句讲的是自强的两个层次, 立己才能达人, 而立己则需要勤读力耕来积累经验, 因此前半句和后半句是因果关系。这八个字十分笼统, 除了“ 耕” 字点明了要实践的对象, 其余几个字都没有特殊指明,比如——读什么?勤读如何能够立己?立己为何促成了达人? 在这四年里, 我终于有了回答。读的,有两种—— 一种是道德之书, 这是规则的基础, 是在社会生存的保障, 第二种当然是建构在科学之上的书, 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是财富。有原则的科学才能够促进从立己到达人的转变。

何为立己? 何为达人? 我认为, 让自己可以生活, 在社会有谋生之本领, 就叫立己, 但是自己的很多观点, 技能, 经验可能也不会很成熟。达人就是在和别人的思想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主旨, 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 论据更加详实,自己的作品可以对更多的人带来好处,这叫达人。

在奔向目标的道路上,我遇见过很多的问题、挫折还有困扰:代码报错,查找一天都没有找到问题所在;复习专业课的效率,两年都没有什么改进; 特殊人际关系糟糕, 并且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时候, 我甚至一度对未来失去信心,但现在,我认为这是对未来的失望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从来也将永远不可能到达“ 未来”。四年前我在南阳一中巷尾的那个小书店里, 曾天真的以为自己的未来藏在厚厚的书本里, 但现在, 我认为, 强迫自己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是一种自我麻痹, 如果你因为脚踝受伤就终止锻炼, 那么你有怎么能够相信, 明天的自己一定会比今天做的好呢? 毕竟,明天的他也是这样想的, 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实际上, 它们更有可能在梦里发生。

《白鹿原》影视剧里有一个我难以忘记的笑话:一个寡妇,脸上身上散着臭味, 自家屋子里堆着厚厚的灰尘, 甚至她的头发都因为太脏而陀成一块。有一天, 一个女人经过她家, 问这个寡妇: 你为什么不梳洗头发呢? 起码一周梳理一次改善就会非常大, 这个女人试着梳了一次, 她的头发因为过于坚硬扯着头皮梳理起来十分困难, 她的表情扭曲, 可以看出十分痛苦,自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梳过头发。有人问她为什么后来不继续梳洗下去, 她想了想, 说了一句到现在我都无法反驳的话: 如果每周梳洗一次头发都这么痛的话, 那么每天梳洗岂不是要每天经历一次这种痛苦?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把它扩展开来, 我们有如下这个疑问: 对于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而言, 每天将一块一模一样的石头推上山顶,又有什么意义?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寡妇的故事里我们已知一个事实: 如果每天梳头, 那么头发自然会松散, 梳起来就不会像每个月梳头那样痛, 头发在这则故事里面是一个变量而非固定值, 而在西西弗斯的故事里, 每天推上山的石头是否有所变化呢?

我曾经在日记里写下这段话:“ 昨天的我相比较于今天的我,又有什么变化?村上春树说,正是他最寂寞和孤独的时候,增长了智慧之树的年轮。” 这句话的灵感来自村上当年出版的一本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文译本, 如果将我们的生命看作一场每日与困难做斗争的西西弗斯神话, 那么我们应该坚信这一点: 活在当下的意思不是指把梦想寄托在未来或者追思过去, 而是暗含着这样一种信念, 我们应该坚信每天的应对有其价值,其必将或多或少的影响智慧之树的年轮。

作为结语, 我不得不将要阐述自己在大学四年的不足以及遗憾, 归结到一点, 就是由于性格原因和时间关系导致的以自我满足为导向的动机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人在我的计划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从立己到达人,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做什么? 为什么?怎么做?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 四年后,我用这本书作为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